江西财经大学bbs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627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新书推荐 | 行进在大时代——步超回眸那些年

[复制链接]

105

主题

166

帖子

762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762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8-4-9 11:06:3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内容推荐
在我们国家,50后是比较特殊的一代人,新中国的每一场变革都让我们50后碰上了。
大变革时代的风霜雨雪,毫不留情地吹打、磨砺着我们这代人,让我们具有了特殊的思想品质、价值观念、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;大变革时代的灿烂阳光,也酣畅淋漓地沐浴在我们身上,让我们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阵痛与国家快速发展的成果。
我出身在大跃进时代,可以说更是处在每场风雨的高潮,也更加充分地分享到了阳光。
3岁遇上3年自然灾害,家里几乎要断粮了,是母亲把我送到外婆家才躲过那场饥饿危机。
刚刚过了几年好日子,1966年我读小学2年级的时候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了;小学6年制改5年制、初中和高中3年制改2年制,都是在我这开始的。读书的年纪学工、学农、学军,就是不怎么学文化,我的文化基础可想而知。
高中毕业本是考大学、参加工作的时候,前面几届毕业生都是“三个面向”(面向农村、面向工厂、面向军营),到我毕业时就改为“一个面向”——除独生子女外,全部上山下乡,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。
多亏了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,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大时代。感谢邓大人恢复了高考,让我这个种了4年田、干了近一年建筑工的大龄青年,有了选择命运的机会,让我争取到了黄金般的4年大学校园生活。
大学毕业,我已近而立之年,赶紧结婚吧。嗨!又遇到只生一胎政策最为刚性的时期。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父母,我们这代人可能成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惟一了。哈哈!现在国家实施“二胎”政策了,气死我们这些失去“造人”能力的50后。
我那些知青战友考上大学的极少极少,当兵、顶职在国企的极少极少,多数的人都随着知青回城潮回城,当了铁路大集体的装卸工。但就在他们工作正带劲的时候,又下岗回家了,拿几百块钱的补贴在家“赋闲”了。
当我们攒了点钱的时候,房改了;当我们的子女要房结婚的时候,房价飞涨了;当我们退休的时候,公费医疗取消进社保了;当我们的儿女大学毕业要参加工作的时候,社会需要拼爹了……
命运在作弄我们?不然!我们其实是幸运的一代人。
和30后、40后比,我们没受战争之苦。
和前50后(1950-1954年的)比起来: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们太小,没有参加串联、武斗、批斗别人;上山下乡赶上尾巴,少受了5-8年的苦。
和60后、70后、80后比起来,我们也有不少安慰点:大学毕业工作是分配的,又正逢国家人才短缺,我们堂而皇之地走进国家机关、高等院校、国有企业,并都占据了个好位置,让60后、70后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;房子是单位分配的,到了单位,筒子楼还是有住的,没住几年至少都分配到二室一厅的房子,没有80后们要用可怜的工资去租房的苦恼;先入为主,到单位获得提拔的机会比后来的人多,我们大多是60后、70后的领导;我们最大的幸运是在职业成长的阶段,有公平竞争的机会,不怎么需要“拼爹”。很难设想,像我这样的装卸工人的儿子,在南昌连个亲戚都没有,自己又不会来事,怎么可能本科毕业13年就当上教授、18年就走上副厅级领导岗位?
时代创造了机遇,机遇眷顾了我们:给了我们3年左右参加高考的机遇,虽然只有万分之几的录取概率,但总算给了你机会;考上了大学的,又有3年左右的破格提拔、重用的机会;改革开放的政策,给了我们每个50后最好的创业发展的机会。
1978年-2018年的中国,是国家改革开放、快速发展的大时代,是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而奋斗的大时代。
20岁——60岁的我们,正是事业发展的年纪。在这个大时代,我们个人职业生涯与民族复兴同步,个人事业发展与国家振兴同步。这不正是最大的幸运?!
知足吧!50后!
知足吧!步超同志!
作为大跃进年代的产物,我当过4年农民、1年工人、4年大学生、20年教师、7年教授、3年副厅、15年商人,工农商学兵、党政军民学,唯有军和兵没有干过。我的职业生涯从当农民开始,再读大学、当教授、作官员、又回归当农民,终点回到起点,风风雨雨几十年,可以说经历不少、感悟不少、收获不少。
我应当感恩这个时代。感恩时代的风雨磨砺,感恩时代的阳光哺育。
我很知足,常常聊以自慰:官人没我自由,商人没我读书多,教授没我钱多。美美的……
我做学问做到了教授,在江西还有一点点影响;当官担任了副厅级领导,在族谱里也算个高官了;经商成了点小气候,在全面实现小康的路上没有拖全国人民的后腿。
我也时常开展下表扬与自我表扬:在江西,像我这种官员、商人、教授“三合一”的人估计不多。我也说自己是“三不像”,缘于自己在哪个领域都没有成大气候,都只能说是:成了事情没成事业,有点成就难说成功。
平日里,我爱好不多,对麻将、二七王、斗地主没有兴趣,琴棋书画的水平也难以见人,平时就是钓钓鱼、看看电视、翻翻书。“恰同学少年”的时候,曾经作过很长一段时期的文学梦,因而至今仍喜欢摆弄些诗歌不像诗歌、散文不像散文、杂文不像杂文的东西。
六十岁生日将至之际,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:将自己经历的、看到的、思考的、写下的东西汇集整理起来,看看能否通过这些东西,从一个侧面、一个角度,记录大时代下普通中国人的行进足迹,能否从我这个小人物身上折射出大时代下中国人的改变和进步。
今天,我这个从事经济管理学教研的“文艺老年”,就将平日里涂鸦的东东拿出来晒晒,大家就不要太挑剔了。有几篇专业方面的论文,是自己从事教学研究期间有阶段性代表意义的东西,也收录其中。
我有言在先:老人家我喜欢听好话。朋友们读完这本东西,表扬的话多说,批评的话少说,你说了我也不会改正。因为,以后这类东西本人不生产了,也没有机会改进提高了。
乞求大家耐心读完她,祈求大家收好别把她送到废品站。仅此一回,您不读完她也会后悔。谢谢大家给步超面子。
我是祖国大森林的一片树叶,
折射着共和国大变革的音影;
我是祖国大时代交响曲中的一个乐符,
轻快地发出自己的奏鸣;
我是祖国蓝天下的一枚鸽哨,
大时代的劲风吹响着我的回音;
我是民族振兴大军中的一名小兵,
大时代奋进的路上留下我浅浅的脚印……

作者简介:
李步超,男,管理学教授, 1957年12月出生于江西鹰潭,1974年——1978年上山下乡到江西鹰潭童家公社里屋大队,1978年12月——1979年9月,在江西鹰潭建筑公司当手脚架工人。
1979年考入江西财经学院(现江西财经大学)工业经济管理专业,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江西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从事教研工作,1991年——2003年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、副校长等职务,著有《国民经济的脊梁》等著作,在国家级、省级刊物先后发表《企业竞争的逆向策略》等论文。
2002年底,经本人申请、江西省委批准,辞去领导职务,创办江西物华天宝旅游发展有限公司、江西迈达智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,江西山江湖景观建设公司,任董事长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江西财经大学论坛  

GMT+8, 2025-5-7 00:19 , Processed in 2.389699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 Skin by @子不语

© 2001-2015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